东游记

海外剧新加坡1998

主演:马景涛,郭妃丽,郑秀珍,谢韶光,沈依灵,林湘萍,王裕香,常铖

导演:张宝莲

 剧照

东游记 剧照 NO.1东游记 剧照 NO.2东游记 剧照 NO.3东游记 剧照 NO.4东游记 剧照 NO.5东游记 剧照 NO.6东游记 剧照 NO.13东游记 剧照 NO.14东游记 剧照 NO.15东游记 剧照 NO.16东游记 剧照 NO.17东游记 剧照 NO.18东游记 剧照 NO.19东游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0:51

详细剧情

  新加坡与中国合拍的古装神话剧,改编自中国古代传说《八仙过海》与神话小说《东游记》。通天妖道破咒重生,按照天数所示,要上洞八仙归位才能抵抗妖道。东华上仙(马景涛 饰)临危受命,自愿经受劫难引导八仙归位,经过挑选,韩湘子(常铖 饰)、何仙姑(郑秀珍 饰)、蓝采和(沈依灵 饰)、曹国舅(李海杰 饰)、汉钟离(麦皓为 饰)、铁拐李(林益盛 饰)张果老被选成了八仙。东华上仙被贬下凡成为吕洞宾(马景涛 饰),与牡丹仙子(郭妃丽 饰)转世的白牡丹以及何仙姑经历了感情纠葛。小妖怪穿山甲(谢韶光 饰)痴恋何仙姑,但却亦正亦邪。尚未成为韩湘子的费长房(常铖 饰)忘不掉亡妻贞娘(林湘萍 饰),又意外遇到了龙三公主(林湘萍 饰)。面对千年情劫,八仙经历重重磨难,最后还是顺利归位,走上了除魔卫道之路。

 长篇影评

 1 ) 仙子落凡尘,章台拾美人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这实在算不上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粗糙的特技,不算严密的剧情,重复的台词,加上分明是古装片,却插入不少现代语……可以说编剧是把零散在民间有关八仙的传说都整合起来,通篇都在说仙不能动情,通篇却又在说人间有情。

我犹记得当年,被他迷恋得神魂颠倒。

红叶题诗,缘定三生,天灯传情,结发无份。我爱极了这个故事,兴许就是为了这份从未完满过的千年情劫。

私以为东华是喜欢牡丹仙子的,一位功德法力仅次于太上老君的上仙,偏偏救了下凡拾蟠桃的牡丹,从此缘起缘灭都由此。
与其说是英雄救美让天庭最美的仙子对东华芳心暗许,莫不如说东华悄然瞩目着这瑶池美人,哪怕这并不是喜欢。
不然,东华又怎会特意去瑶池再见牡丹;不然,红叶又怎会被牡丹拾得。

那红叶确是东华无心遗落的,可上面的题诗恰恰说明了他凡心已动,只是碍于自己是上仙,除了守着天规别无他法。
而牡丹只凭着乖巧伶俐得了王母的宠爱而上了天庭,未在人间历过劫,自然定性不够,一心将牛郎织女的爱情奉为传奇。
于是红叶定情,说是个误会,因为不是有意告白;说是场奇缘,因为牡丹并未有会错意。

十年后再看这片子,放到东华为牡丹仙子逼回灵珠的一幕,我笑得很欣慰。他将昏厥的她揽在怀里,怜惜地看着她苍白的面颊。
这镜头至多不过5秒,却让我纠结多年的“东华有没有喜欢过牡丹仙子”的这个问题解了。
也许对东华来说,他不可能为儿女私情放下肩负的苍生大道。他放不下,吕洞宾也放不下,就算之后他中了血咒放下了,牡丹却知那已不是她爱的那个吕洞宾,情愿求通天杀了他,也不愿他清醒后追悔余生。

吕洞宾常说自己负她,实则没有。无论他之前伤她多深,回避牡丹的情,又何尝没有压制自己的心。
在天地之极,他能坦然与何仙姑击掌盟义,情谊深重,可心如止水。却在孙悟空帮他想起前生与牡丹的短短几次交集时,心乱如麻,差点走火入魔。
当观世音告诉他,得回法力就必死他至亲至爱的人,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宁愿当个凡人。
何仙姑说这个人也许是汉钟离,也许是韩湘子,也许是八仙中的任何一位,然只有吕洞宾自己明白,这个人是白牡丹。从一开始,他便知道。

对于吕洞宾,我只恨他说的最多的一句便是“牡丹对我情深意重”,好似他只是想偿还,只是想感激,好似这一切只是被动,这天法不容的纠缠并不是他的错。直至牡丹弥留,才愿意将真心道出,不为安慰,也不为报答,而是真的“好喜欢好喜欢,愿意生生世世娶你为妻。”
这个男人太骄傲,也太无奈。难道成大事者必是要心狠一次,看着未婚妻身着嫁衣倒在他面前,而命运仍不罢休,定要让他们生离死别。
牡丹说,这样死对她而言是幸福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她是他至亲至爱之人。
我宁愿结局是牡丹循了常道轮回,也不愿有什么万年一次的异象令她复活,这样的重生分明辱没了她千年的情谊。她是为爱而生的,绝不能像街头巷尾的妇孺般怏怏死去。

唯有牡丹真国色,美不在她有倾世容颜,而在孙悟空说要去告她思凡时,敢做敢当,反令猴子佩服。
美在为吕洞宾偷了定山神针后,承认自己是为情触犯天条,而不是为义,她分明知道,只要她说一声是为救仙姑,就不会被贬落凡尘。
美在她三世为娼,看尽男人薄幸,却依旧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爱情。
美在汉钟离说她红颜祸水时,她不自惭,能抬起头说出自己的情谊。
更美在她能读懂通天的猛虎图,不卑不亢,令这不可一世的魔王将她引为知己。

她绝不是柔弱无骨的女子,铿锵高洁,一身仙骨,只为情所困,却更娇贵三分。

 2 ) 膜拜叫煮大作

现在觉得这剧真是囧囧有神,但素咆哮教主那一头长发真的好销魂,咆哮神马的更销魂,虽然牡丹仙子现在看还是很美,虽然穿山甲那句“为了你我连蚂蚁都不吃了”让人心酸,但叫煮与何仙姑的暧昧才最有味道。牡丹最终还是不够洒脱,何仙姑就聪明在能把握分寸,与其死缠烂打遭受天谴,何不把话挑明做一对仙友天天收在一起呢。穿山甲问,如果神仙可以动情,你会不会喜欢我,其实,如果可以,何仙姑早就跟吕洞宾在一起了。

在天地之极,叫煮问,何仙姑是不是喜欢吕洞宾呢?仙姑反问,那吕洞宾又是否喜欢过何仙姑呢?

叫煮说,为了我你竟然在穿山甲毒发时弃他不顾,由此看来,你对我的情并不亚于穿山甲对你的爱。何仙姑说,在六仙有难之际你吕洞宾最紧张的是谁?汉钟离可是你师父,韩湘子又是你生死之交,但我知道,你最紧张的还是我。

叫煮说,其实我应该舍你守住五仙,可是我就是放心不下你,我沉不住气,我拼死都要保护你。何仙姑问,你还敢说你不喜欢我?

叫煮说,我们一起经历这么多劫难,我吕洞宾应该要对娘子动情了。何仙姑说,如果我是韩湘子,你就不会有这些疑虑了。一男一女,为什么只能有情而不能有义呢。

然后我一听到观音的善哉善哉就心里发毛。

叫煮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3 ) 天涯毁三观

中学时看这剧看到撕心裂肺,替牡丹。
倒是刚才看了天涯一个吐槽青蛇的帖子,不小心看到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故事,我才惊觉,尼玛牡丹是有原型的。而原故事中的吕洞宾居然是如此不堪的人!犹记得马景涛信誓旦旦不可动情,二人经历几世纠缠轮回,让我当年那么唏嘘。

却在故事里他他。。。原来是这样的人。。。毁三观啊 T─────T

附故事原文:
洞宾既辞辛氏之酒,又慕洛阳之花。一日游至洛阳,见一女子游玩而至,年方二八,
  轻盈秀雅,窈窕妖娆,眼含秋波,眉如新月,过处人人注意,行来个个皆思。李白有诗
  可以赞之。诗云: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洞宾思曰:“广寒仙子,水月观音,吾曾见过,未有如此妖态动人者。倾国倾城,
  沉鱼落雁,宜颂矣。”不觉心动,前近问之。曰:“乃歌舞名妓山牡丹也。”吕曰:
  “良家女子则不可妄议,彼花柳中人,吾可得而试之。况此妇飘飘出尘,已有三分仙气,
  观其颜色艳丽,独钟天地之秀气,而取之大有理益。”于是自化为绝样才子,以剑作随
  行童子,丹点白金一锭,竟往牡丹之家,纳其物而拜之。那女子露朱唇以答礼,启皓齿
  以陈词,更兼洞宾少年美貌,天称其心,注意频观,妖态毕露;含情凝笑,百媚俱生。
  比乍遇之时,又增十倍矣。请问洞宾姓名,洞宾以回道人答之。洞宾更通赂艳,牡丹深
  加眷恋。俄尔酒至,对饮剧欢。酒至半酣,牡丹持酒醉劝,呈婉转之喉,歌新艳之曲。
  此时洞宾以为掌上之舞,般般出众,种种动人。洞滨忘却仙凡,不觉大醉。醉而就寝,
  牡丹媚态百端,洞宾温存万状,鱼水相投,不为过也。云雨之际,各呈风流,女欲罢而
  男不休,男欲止而女不愿。且洞宾本是纯阳,岂肯为此一泄;牡丹正当阴盛,终无求免
  之心。自夜达旦,两相采战,皆至倦而始息。自此洞宾连宿数晚,云雨多端,并不走泄。
  牡丹深怪,以为有此异人,吾今尽其技之所长以迎之,不怕彼不降也。是夜呈飞鸾之势,
  效舞凤之形,尽春意之作为,竟不能得其一泄。牡丹自觉困倦,乃谓之曰:“君异人也。
  吾今骨软神疲矣。”洞宾以久恋风尘,恐道友知觉,乃托言欲归。牡丹极留之,至涕泣
  不忍舍。洞宾乃为之约而去。

  仙侣戏弄洞宾

  且说铁拐老仙,一日下游凡界,正在江淮外海等处,偶遇何仙姑飘飘而来。铁拐招
  之同行。因问仙姑曰:“汝从何来?”仙姑曰:“有唐广贞,因血疾别夫修道,吾从而
  度之。”铁拐戏之曰:“惟汝无夫,亦欲他人无夫耶?”仙姑答曰:“人皆有妻,汝何
  独无妻乎?”拐笑曰:“独留与卿作配耳。”二人正戏语间,忽蓝采和骑张果之驴至,
  喝曰:“好好做甚事来?道友之中,一人宿娼妓,你二人又私相调戏,大玷仙教清规,
  吾将妆等奏帝去也。”铁拐曰:“汝从何来?”采和曰:“吾见蝙蝠老儿息歇,吾盗其
  驴,周游八极耳。”铁拐曰:“好,好,我等并无作贼,汝盗张果老之驴,赃物现在,
  乃欲强曰奏人耶?我等当先奏汝矣。”铁拐向前故夺其驴,三人相与大笑。铁拐徐问曰:
  “何人宿娼?”采和曰:“汝果不知耶?吕洞宾嫖淫白牡丹,绸缪特甚,今暂相别,日
  复至矣。”铁拐曰:“钟离每称其徒资质高迈,却用如此功夫,不如同往戏之何如?”
  仙姑曰:“可。”采和曰:“汝二人先往,吾当送驴还果老去也。”于是铁拐作丐夫,
  仙姑作丐妇,商议如此如此,竟往白牡丹家去。
  却说白牡丹自别回道人,终夜思其所动所为,必非凡品。正在独坐沉吟,忽有贫子
  来乞。牡丹曰:“何故到此?”贫子曰:“医汝心病。”牡丹极有眼力,见其人言语古
  怪,神气非常,与他人面目不同,与以酒食,二人求益则益之,以财物求,又与之。仙
  姑乃谓牡丹曰:“汝曾思回道人乎?”牡丹曰:“然。”又曰:“汝知其不泄精之故乎?”
  答曰:“正不知其故耳。”姑曰:“彼仙人也。吾今教汝,候其再至,交感正浓之时,
  故以手忽指其两肋,彼一时惊觉,必泄其精,此谓迅雷不及掩耳,乃夺生之奇方也。汝
  得之可不死矣,切勿露其机。”牡丹欲再问,忽不见二人。牡丹曰:“彼皆仙人也,其
  言不可不信。”次日洞宾果践约至其家。牡丹喜甚,置酒共饮。夜来与云雨,大展其能。
  至洞宾恣意之时,以手指其两肋,洞宾忽然惊觉。不及提防,一泄其精。洞宾起曰:
  “谁教汝如此?”牡丹曰:“昨有贫子教我。”洞宾曰:“此二仙何饶舌至此。”牡丹
  细问其故,洞宾曰:“吾乃纯阳也。彼二贫子铁拐,何仙姑耳。”牡丹再恳求度。洞宾
  曰:“汝尘缘未满,须当满足。”因与牡丹一物曰:“服此可以脱凡。”乃呼童子至前,
  喝声复成剑,佩腰间腾空而起。后来牡丹亦仙去。

============
刚看微博上有人投票,牡丹和仙姑喜欢谁
居然仙姑领先,啧啧

我一直爱不起来仙姑,太一身正气,对朋友义气,但是却硬邦邦的
牡丹总是傻呼呼呆呆盯着东华或者吕洞宾
可你看仙姑的眼神,就明白穿山甲这辈子都没戏啊

 4 ) 颜狗福利——庆幸导演选了对的人

这部剧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偏偏不是我的。奇怪我小时候明明阅剧无数,怎么就一直和它擦肩。

长大后之所以会去看《东游记》,是因为曾在某个mv中无意中瞥见了牡丹仙子的脸。紧锁的眉,清丽的面容,紫色的纱衣,尽管头上的花钗一看就知道是廉价的塑料,可还是一眼就被惊艳了。想象中,天上的仙子就该是这样的啊。

颜值对于角色就像一道填空题,合适的脸来演合适的角色,不仅是演员的幸运更是观众的幸运。填对了,可以让角色变得经典甚至不可替代——就好比你跟我提聂小倩,我想到的一定是王祖贤而不是大S;填错了,不但浪费角色甚至可能毁掉整部剧(参考黄晓明版杨过)。

这部剧,导演选了两位长相气质差异很大的女演员来扮演牡丹和何仙姑,我想是有深意的。

牡丹的长相,我见犹怜,代表着女性柔的一面。扮仙子时,高贵善良;扮名妓时,妩媚风情;最后一幕变成普通凡人,笑容中又露出少女的天真无邪,这就是颜的魅力。

犹记得那段吻戏,她含泪跪在血咒发作的吕洞宾身边痛苦自责,吕没有说话,只是在听到她的倾吐后开始慢慢从暴躁转为平静,眼神变得异常温柔,然后不由自主吻了她。这一幕看的时候就觉得很美,而且是美得水到渠成。后来想想,正是因为在传统审美中,这种柔弱惹人怜惜的女子更容易激起男性的保护欲,所以才显得剧情和画面的观感都十分强烈。

仙姑的长相,英气爽朗,代表着女性刚的一面。她可以为了修道成仙舍弃私欲,为朋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她身上有着女性少有的豪情和气概。虽然是偏男性化的一个角色(现在的话叫女汉子),但同样有着女子的性情,她会同情牡丹,体谅牡丹和吕洞宾之间的痛苦,也会清醒理智地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提醒吕洞宾不能忘记己任。演员脸部线条虽然不够柔和但轮廓足够刚毅,显示出性格中坚强和果断的一面。

就像硬币的两面,每一面都有它的特色。至于你觉得哪个更好,完全取决于你的审美是哪种类型。

牡丹在剧中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和吕洞宾谈恋爱。所以你跟她讲天下苍生,舍情取义是很困难的,毕竟追求不同。为了体现这段恋情的辛苦和曲折,在剧中牡丹常以蹙眉或含泪的形象出现,看起来略显苦情,但也正是这样的深情才称得上千年情劫,只有这样的仙子才会勾起东华心中的怜惜。在剧中牡丹的任务就是要诠释男女交往中最纯粹的那部分——“爱”。

仙姑在剧中同样有感情线,但这条感情线编剧给了穿山甲。同时由于女性身份的特殊,也是八仙中的一员,她在剧中的任务还承担着诠释男女交往中最难做到的——“义”。

而牡丹的爱和仙姑的义是无法混为一谈的。这也注定了吕洞宾心中至亲至爱的人只能有一个。
神仙们总以为世间所有的男女情只要努努力、加把油,都可以化为义。但偏偏有一种就是做不到,这就是吕洞宾和白牡丹的劫难。这种劫难注定了以后的岁月里,无论他们重逢多少次,都无法把男女情变成男男情或女女情,除非此生天人永隔,永不相识。这就是爱情的特殊,也是它的残忍。

很多人嘲讽牡丹恋爱脑,只能说那是你还没有读懂爱情的深刻和无奈。苏轼在悼念亡妻时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种深情所以令人动容,是因为它也曾真实地存在于我们心中。

我很喜欢牡丹仙子,包括后期的白牡丹。牡丹仙子有仙骨,白牡丹同样有风骨。

白牡丹在知道春英要利用她来要挟吕洞宾时,直截了当地告诉春英,他不爱我。但是知道春英依然要用她的死来让吕愧疚时,她可以说出宁可自杀也不要让春英拿她去威胁吕的话。

要知道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吕洞宾其实是喜欢她的啊。

编剧把牡丹仙子和东华的故事写的很美,但在写吕洞宾和白牡丹的时候却不够走心,前期的白牡丹某些时候被写的过于庸俗,比如你不答应我我就喝毒药这种村妇才会用的梗用在一个被贬仙子身上,大大降低白牡丹的逼格,而这样的细节设定也导致很多人认为她俗不可耐。除此之外,编剧对吕白的恋情进展刻画得也不够自然,比如吕洞宾总是翻来覆去一句话:牡丹对我情深义重。不免让人产生他只有歉疚而无真心的猜疑。由于很多地方没能表现出吕洞宾为这份爱所受的压抑之苦,以至于血咒一段出现的时候,让人觉得十分突兀,好像吕洞宾会变成这样完全是由于白牡丹替他绑了根红绳而已,如果不绑就不会喜欢。

其实仔细看剧就会发现,血咒只是会放大在你心中被压制的欲望而已。但是这些在剧里都没有明确解释,导致牡丹得一直背着这个锅,甚至让吕对她的爱打了折扣——但事实是,如果吕对她本身无欲无求,血咒根本是不起作用的。

不过有一段台词我很喜欢,就是吕在中咒之后,何仙姑质问吕洞宾为什么变了,吕大声回敬:我没变!我只是变得比你们更有人性!

这句话听起来令人震撼,不仅道出了吕洞宾心中隐藏的痛苦,也指出神仙的无奈和天规的无情。

在感情线的安排上,其实可以明显看出编剧是给了两条感情线在对比进行,即:吕洞宾和白牡丹、何仙姑和穿山甲。遗憾的是由于穿山甲扮演者的颜值过低,甚至可以说是被男主碾压....导致观众在审美上无法接受这种组合,于是在这两条感情线中又出现了吕洞宾和何仙姑在一起的似有似无的暧昧情。

然而这种暧昧情又显得虚无缥缈,站不住跟脚。因为这些东西完全靠想像和YY,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喜欢他们的自然可以找理由说服自己,不喜欢的又觉得这根本就是革命战友,撑死也就是性别不同的知己。也就是说只要男女关系这种客观事实存在,暧昧就永远可能被借题发挥(可见我们凡人在对待男女关系上是多么绝望,纯洁的男女友情我们觉得根本不可能存在,编剧尽力了但还是无法逆转)。

总的来说,导演能选对几个主要的角色由合适的人来饰演实在是我们观众的幸运,试想,如果把牡丹仙子和何仙姑的面容对换,你还会心仪你最喜欢的那个角色吗?

我想我是无法接受吕洞宾对着一张略显男性化的脸来深情款款亲吻的,就像在《倚天屠龙记》里和叶童,怎么看都像在搞基。而从审美上看,何仙姑长相和叶童其实是一款的。庆幸导演这次终于没有乱点鸳鸯谱。

最后说说教主的扮相。

东华上仙的道袍和胡子让教主瞬间变身禁欲男神。区别于以往剧中千篇一律的情圣形象,这里的东华心系天下,克己自律,甘愿为苍生而选择投胎转世,论境界修为都是上等上的优质男。平时性格闷骚,关键时刻温柔,在处理牡丹仙子思凡这件事上,一向刻板严肃的他多了一份神仙身上少有的人情味。牡丹昏倒时他的脸上闪现出一丝怜惜,这种反差萌的角色设定和教主本人儒雅的气质让东华多出一份成熟稳重和内敛。虽然只出现了4集,可是却留下比吕洞宾还要高的人气。

吕洞宾的扮相,对教主来说就是量身定做,演起来得心应手,那把扇子在他手上玩的不要太6,但这些都还不足以凸显他的演技,真正凸显演技的是他如何表现吕洞宾的隐忍。这一点在后期,教主拿捏的特别好,尤其是在成为凡人吕岩时候,和女主隔着窗户四目相对,眼眶含泪那段,我觉得非常感人。这才是演技啊,现在的小鲜肉们真是差太远。

这部剧我反复看了不下5遍了,依然觉得津津有味。大概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5 ) 劫

神仙好像无所不能,但偏偏对上这个情字 ,神仙也是无可奈何。
   东华与牡丹仙子、吕洞宾与牡丹仙子、吕洞宾与白牡丹,无论天庭还是凡间,想要忘情偏偏有情,想要改变偏偏应验,想要远离偏偏靠近,明知结果与责任却无法控制地爱上你。你是我的劫、情劫在劫难逃。
   或许这是最好的结局,一个当神仙拯救天下苍生,一个留在人世间,即使相遇也只是人海茫茫中的一眼。

 6 ) 对仙吕感情的个人看法(慎入)

1.通天说过千年情劫关系到一仙一妖,所以实际上洞宾仙姑牡丹穿山甲都被牵连其中。仔细想想,洞宾在每次仙姑出事的时候都很紧张,奋不顾身。不惜去用结发情骗牡丹偷针,不惜在仙姑有难时对椿树精低声下气,违心说她漂亮。他会跟仙姑讲他的过去,分享他小时候的事,可是对牡丹除了红叶和东华之外再无其他话题。小人参精小仙姑那里甜到不行。就像一家三口。而且仙姑断臂彼此对着风车发呆,观音让吕洞宾独自上路,吕洞宾在湖边其实是在思考他与仙姑之间的事,汉钟离却以为是在想白牡丹。此事之后,二人心中似有所感所以吕洞宾怅然若失,何仙姑离奇消失。再次回来已物是人非,吕洞宾一见面第一句便是:怎么终于肯出来恭贺我了。他知道仙姑避开他不见他的原因。 后来吕洞宾中了血咒,与穿山甲协定互相帮助对方领到心上人,穿把白牡丹领过来了,他却并未带仙姑过来。后来仙姑他们联手骗他,他血咒攻心人性全失才把仙姑交给穿。在和穿山甲讲条件时,他说:其实何仙姑也是有弱点的,只要你常陪在她身边,对她好点儿多花点心思投其所好,日子久了不怕她不对你心软(吕上仙这是在传授自己接近仙姑的绝招吧,小仙姑那里,他又是做风车又是替小仙姑赶蚊子,还对仙姑说,你不是希望我这么做吗?)。仔细想想,吕洞宾同志确实在按自己的套路陪伴仙姑啊,可是对牡丹,基本没有费过那么多心思,唯一的定情信物还是前世东华的,结发情也是为了救仙姑杀穿山甲才利用牡丹的。牡丹偷神针天锣大响他丢下她,牡丹被贬他也没有为她奋不顾身。唯一一次就是天地之极出来成亲的那天有过挣扎,终究还是弃她而去。 2. 我觉得吕对仙姑自黄粱梦心动,仙姑小时候那里加深,所以他迷茫对着风车发呆,自后来天地之极升华。 吕:何仙姑是不是喜欢吕洞宾呢(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 仙:那吕洞宾又是否喜欢过何仙姑呢(一个“过”字便是答案,我喜欢过你,你喜欢过我吗?) 后来二人细数彼此对自己的在意和紧张,心中有了答案却不能戳破,用义化解。所以观音盖章舍情取义。太上老君在天庭说:看似有情却无情,看似无情却有情。 临别的对视,欲语还休的不舍。 对于牡丹,我认为一直以来愧疚怜惜感动更多。所以他做回凡人之后第一时间并没有去找她。真正喜欢动情应该是吕做回凡人砍柴回来看到牡丹在给他铺床叠被的那一刻,眼底的震惊触动与动容。我相信,牡丹当日没有出现,吕洞宾绝对不会主动去找她。但是无法否认,后来的吕对牡丹是喜欢的。 所以一条明线,一条暗线。血咒由牡丹而起,自仙姑而终。可吕洞宾即便在中了血咒都没有亲口对牡丹说过一句喜欢,在面对汉钟离等人大喊:把白牡丹还给我。在面对仙姑时,却很奇怪地大喊:难怪,你从未体会过爱情,白牡丹对我情深意重(何妨再加一句我对她也一往情深?),穿山甲是妖你当然不会喜欢他。面对穿山甲时却在大喊:我从来没有喜欢过何仙姑,我只喜欢白牡丹一个。

吕洞宾血咒发作仙姑念经文静其心,吕洞宾清醒后第一反应是和仙姑骑马的场景,为什么是这样温馨的场景?为什么是仙姑最终帮她解了血咒,而不是白牡丹?动了凡心是要被逐天地之极的,所以,他们只有舍情取义才能出来。

吕主动提出与仙姑结为夫妻有两次,一次黄粱梦。一次天地之极,击掌时那叫一个开心,什么天下苍生,什么缘定三生都抛之脑后。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吕洞宾后来吸了六仙血咒,被六仙用定身法定住了,可偏偏在算到仙姑被穿山甲骗到拜堂魔性大发冲破了定身法,后来天地之极还拿出来调侃。还有七仙力战穿山甲,吕洞宾很排斥雌雄宝剑的出现,其他几仙被打伤八仙桌腿断裂他仍强自忍耐,脑海闪现诛仙网一劫众仙争着牺牲自己的场面。但却在仙姑被穿山甲击了一掌后再也忍耐不了召唤出了雌雄宝剑。不知道编剧一方面说二人只是义却又这样安排是何用意。我真的不敢想象吕洞宾用看何仙姑的眼神去看韩湘子和汉钟离。

所以,仙姑对于吕洞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3.吕洞宾始终不曾对牡丹真心说过喜欢,甚至漫天红叶里向她伸出手,她要走时挽留她的时候也只是说:我不想再看到你一个人受苦,让我来照顾你。而不是我喜欢你。既然做了凡人也要生活在一起,还怕说一句喜欢吗?只怕,彼时天地之极劫难过后,对仙姑的不舍还萦绕在心头未散吧。而在牡丹临死时才说。我相信他的话里有七分真。只可惜,从他以往待牡丹的态度,实在看不出来这份喜欢有多深。最常说的反而是对不起,不能辜负,欠她太多。 更喜欢仙吕,他们往后光风霁月,日久天长的陪伴彼此,真好。 4.再补充一点:他对仙姑投其所好,可是对牡丹呢?明知道她需要什么却在清醒的时候未曾给予。 用心思费心思讨女孩子欢心这里: 仙姑:吕洞宾亲手做的风车,还跟仙姑分享他小时候的故事。喜欢一个人难道不是迫不及待想了解对方,并且让对方了解自己吗。所以他会跟她分享,也会关心她小时候的故事。常常陪在她左右。 牡丹:红叶(前世东华的东西,非他自己相送);结发情,还是为了救仙姑才做的。实在没有一个是他因为真心想送而做了送的。 5.剧中一起飞的场景: 东华牡丹:牡丹深情款款看东华 仙姑洞宾:第一次带洞宾上天,那时候没什么明显的感情交流。第二次天地之极出来,吕洞宾回眸看了仙姑一眼,二人到达山顶那个长时对视,以及仙姑离去吕洞宾的眼神。 仙姑穿山甲:穿山甲回眸深情凝视。 所以,看出来了吗。喜欢对方的那一个总是不由自主地看着那个人。

个人看法,请轻拍。真的不明白编剧,为何三观不同的人非要凑成一对。我敢打赌啊,吕洞宾当初如果真的和白牡丹成亲了,绝对悲剧。一个一心向道博爱苍生向往天地逍遥的上仙,和一个为情所困只想平凡一生的女子,天长日久的相处也只是相顾无言,连彼此能谈论的共同话题都少有。吕洞宾他会开心吗?白牡丹会幸福吗?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吕洞宾与仙姑在一起总有话题聊,面对牡丹除了谈论红叶或者东华就再无其他。牡丹注定为情而生,若要她像仙姑一样满口苍生她便不是牡丹了。同样,若要仙姑张口情闭口爱她也不是仙姑了。

若论长久,彼此三观契合,心有灵犀,志同道合,生死与共的情意才更长久。才会互相吸引。仙吕往后光风霁月万年相守,如此也好。

当初看不喜欢白牡丹的痴缠,尤其名草有主还不罢休的一哭二闹三上吊,不喜欢牡丹仙子因为费长房先救了母亲而说的那句:天下男人皆薄幸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高论,难道费长房母亲死了她便开心了么。但是后来再看,理解了她的深情与痴情,更加心疼她一些。谁让颜值太高。

作为万年仙吕党,我只是抒发个人见解,还请牡丹粉海涵,这只是我一家之言,万望轻拍。

 短评

郭妃丽很漂亮啊~~

5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当时就想,明明何仙姑比什么牡丹好看很多,吕洞宾真不识货。

7分钟前
  • 菲以
  • 还行

“共饮一杯酒,人间本来情难求,相思呀难了豪情再现,乱云飞渡仍闲悠。”

11分钟前
  • 西老米
  • 推荐

我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常想起来小时候看的这些莫名其妙的电视剧,这个给我印象真的好深,而且那时教主也不吼的那么厉害。真的挺好看的,杨佩佩出品。

14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当年我看的时候为什么会喜欢何仙姑,明明白牡丹才真心是大美人啊!!小孩子果然不懂事= =哦龙三也很漂亮。原来韩湘子演过叔惠啊难怪这么眼熟……

18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当年超爱牡丹仙子。

19分钟前
  • 轻罗小扇扑流萤
  • 还行

小时候看了都觉得太纠结了

23分钟前
  • 高压电
  • 较差

帅气的韩湘子啊……常铖

26分钟前
  • 星尘战场
  • 还行

我一直觉得八仙里面吕洞宾和何仙姑是官配啊!

29分钟前
  • 少年夏不安
  • 还行

想当年超喜欢何仙姑

33分钟前
  • 成布布
  • 推荐

听说这部也要翻拍了,重温了一下,我还是比较喜欢白牡丹

37分钟前
  • 毛毛毛
  • 推荐

哎我擦我也不知道为毛自己会把这么粗糙的剧看这么多遍,可能是太喜欢郭妃丽了吧,一堆新加坡人

41分钟前
  • WhiK
  • 推荐

记得当时还是很喜欢韩湘子和龙三公主的……

43分钟前
  • 繪心
  • 还行

那会儿咆哮帝也是百变天王,很多造型都齁的住,大仙演的也很飘逸!白牡丹的花仙造型还是很漂亮的,挺仙的!

44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推荐

主题曲有一种潇洒和逍遥。童年最喜欢的就是何仙姑,何仙姑和牡丹仙子真的是我童年最认可的仙女本仙,太美了。印象中穿山甲特别猥琐,看到就想捂眼睛。

49分钟前
  • Neroat
  • 推荐

景涛哥你还是咆哮吧,你不适合演神仙的。。

52分钟前
  • phoebe
  • 较差

小时候看过太多的新加坡剧,郭妃丽,范文芳,杨秀丽等等,很多美女……不过这个剧里不喜欢郭妃丽演得白牡丹,和马景涛的戏也太纠结了,其它人设和剧情还是很喜欢的,现在大陆剧崛起开始渗透到东南亚等国家,包括新加坡,感觉很好~

54分钟前
  • 遇见蓝蓝蓝
  • 推荐

我没有童年滤镜,台本剪辑道白打光等等制作太粗糙。一星给外景九寨沟,另一星给马景涛东华上仙的造型,很有“道”感。

58分钟前
  • 龙标姑息者
  • 较差

太喜欢郑秀珍演的何仙姑!!!

1小时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超喜欢何仙姑的,牡丹就算了

1小时前
  • 苏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