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搜索》:陈凯歌的女性人物群像
很幸运地在豆瓣被抽中参加了《搜索》的北京点映并且在之后有机会跟陈凯歌导演交流。《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似乎一直在尝试突破,从《无极》、《梅兰芳》到《赵氏孤儿》但是结果都差强人意。这次陈凯歌终于决定转变了风格,不再追求大场面和年代感,将镜头对准了现代都市,通过表现一系列的女性人物,结合当下的热门话题“网络暴力”拍出了这样一部《搜索》。
陈导说自己是个有恋母情节的人,一方面也是为了讨好自己老婆所以才把镜头对准了女性。于是这部片子中我们看到了高圆圆负责女神、姚晨负责苦逼、王珞丹负责励志。至于陈红,陈凯歌的每部片子都少不了她露脸,想当年在小学时代惊艳我的太平公主和嫦娥姐姐都已经不复存在了,感叹一下岁月不饶人,陈红居然都变成中年老妇女了(我没写错)。
叶兰秋
就跟电影中陈若兮说的一样,像叶兰秋这样的女人就算不出什么“不让座”的事件身边也是一堆的羡慕嫉妒恨,她在公车上的扮相一出,“高贵冷艳”四个字就浮现在了我的脑海。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想我也不会喜欢这样的女人,总觉得叶兰秋缺少一种真实感和亲近感,而且这种典型的所有男人心中女神,多多少少会让身边的女人产生一些敌意。所以叶兰秋这位“墨镜姐”在片子中会一夜走红遭受网络暴力并不是偶然。她的身上符合“新闻价值”的点太多了。
高圆圆在片中把叶兰秋的美丽坚强诠释得很好,有的时候甚至觉得那个倔强坚韧的叶兰秋就是高圆圆自己。另外在片子里面各种女神的衣服+表情+动作,我要是赵又廷也早就被迷得七荤八素了的吧。叶兰秋没有选择把自己的淋巴癌诊断书晒到网上去博取原谅和同情,最终默默地忍受了一切并且用死亡来向世人证明他们的无知与无情,这种方式让她的死蒙上了一种壮烈。但我同时也觉得她的死有一定的逃避的味道,逃避了网络上那些可怕的无形的凶器,更逃避了她自己的感情。这样的死法,杨守诚必然会怀念她一辈子。她在死的那一刻也变成了真正的女神了吧。
陈若兮
一直觉得这部电影里表面上的悲情人物是叶兰秋,但真真切切最悲情的人物应该是陈若兮。可能因为自己是新闻学院学生的关系,对陈若兮的某些桥段感同身受。我觉得陈若兮从头到尾都没有做错过什么。她并没有制造假新闻,一切她报道的都是事实不过不是真相罢了。在新闻界混口饭吃真心不容易,看着陈若兮在片子里背着大书包兴冲冲地喊着片子我来编的风风火火的样子会想自己几年后是不是也会这样。就算她把杨佳琪的片子写了自己的名字播出去也丝毫引不起我的任何厌恶之感。“干我们这行,一得不要脸,二得豁得出去,才能走到底。”虽然不完全对,但也说出了多少新闻工作者的心酸。
就是这样的陈若兮,工作努力积极向上,每天给自己的男朋友做三明治的陈若兮,她自己相恋三年的男友,短短几天之内就跟另外一个女神爱得死去活来;以为自己好不容易筹到房子的首付了,居然被告发收回扣然后丢了工作;最后叶兰秋自杀了是什么都不用管了,但是大家却说都是她害死了叶兰秋。影片的最后陈若兮什么都没了,但还是坚强乐观地跟杨守诚喝了告别酒,积极地去迎接新生活。“我做了这么多,还是没办法让我爱的人爱我。”这样的陈若兮,让我从心里为她难过,但也从心里佩服她的坚强。
姚晨演得这个角色似乎本身没什么突破,还是大大咧咧的个性,爽朗的笑声,倒也有些女记者的样子不过跟她之前的角色还是有些雷同,就是最后她跟赵又廷喝告别酒那段还有跟王珞丹说要绝交的那段都演的真心不错。PS还是要吐一下槽新闻应该不都是这么出来的,这里面反映的记者的生活也太片面了吧。
杨佳琪
杨佳琪应该是跟我的生活最接近的一个人物了,但是却没有引起我的共鸣,可能我觉得我要是个实习生刚开始不可能像她这么莽撞吧。电视台的实习生,从刚开始的戴个圆框眼镜横冲直撞什么都不懂的样子到最后盘起头发干练精明的样子,整个一个“励志姐”的角色似乎又把当年的杜拉拉演了一遍。
觉得这个角色似乎没有被导演花太多的笔墨,看完电影只记得她最后跟姚晨的那场戏里面平静犀利的眼神,让我想起了以前貌似也在《杜拉拉》里见过这样一场戏。其它时间里杨佳琪或许只是充当了一个串联剧情和把所有角色串联起来的人物,没有特别出彩的部分,但是也算是很重要的角色。
莫小渝
这个遭受家庭冷暴力的阔太太不知为何从一出场就让我有种莫名的厌恶感,觉得她是典型的只会花钱不会动脑的阔太太形象。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让我慢慢觉得她其实过得很可怜,只是有个富丽堂皇的家,但是这个家早就变成一个空壳了。就连结婚纪念日这样的事情,都被老公拿来成为做生意的工具。这样的生活实在太可悲了。而她跟姚晨喝醉酒说这各自男人的故事的时候,又让我们知道她是真真正正爱过的,最后莫小渝带着所有她的快乐回忆离开了,她在跑车上擦口红的时候让我从心里为她鼓掌,她早就该这样获得新生。
最后的乱七八糟&吐槽
王学圻演得真好啊,就是最后叶兰秋死的时候,他背着胶片单反装文艺老大叔的样子让人看了微微蛋疼。
赵又廷还是那样,还是这么帅,然后爱得死去活来的,不管是片中的杨守诚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赵又廷都会在蹦极的那一瞬间爱上高圆圆吧。
芦苇地那段真心好唯美,就是充满了MV感啊。
为什么三年的感情都敌不过七天,真伤感。我再也不要相信爱情了,感觉累了,不会再爱了。。。。哈哈
2 ) 如果导演你把拍你老婆的时间再分一半给叶蓝秋
很多人说不应该苛求陈凯歌。
其实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没想苛求陈凯歌拍出一部多么好的电影。
但说实话,这电影哪里看出是一部诚意之作了啊?
作为整个事件核心的叶蓝秋,看完之后谁能说得出来,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
如果说,叶蓝秋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通过她引出网络传媒时代的众生相,那么就应该把她不让座的真相留在影片最后再揭露出来吧?
但叶蓝秋得癌的事情在影片开始就告知了观众,那么在感情上观众自然会倾向于叶蓝秋,并且对她投以同情。
下面呢?呵呵,下面没了。。。。。。
然后我们就对叶蓝秋这个人物一无所知了,导演好像也没什么兴趣再对这个人物进行描述和饱满,除了最后马马虎虎提一句这孩子死了父亲妈还改嫁外,我们就再也不会知道叶蓝秋更多的事情了。
所以赵又廷怎么在七天之内爱上叶蓝秋的?他们除了一起蹦了个极、被人围观、看了日出外,有什么深入的交流吗?果然是男人只要长得帅女人只要长得漂亮,男人劈腿就是可以被接受的么?
《春娇与志明》人家张志明偷食,好歹还是因为人家又有旧情,又对彼此性格已经完全熟悉和了解。赵又廷跟叶蓝秋有什么?除了觉得叶蓝秋漂亮之外,我实在看不出赵又廷是怎么喜欢上她的。
同样是因为对叶蓝秋的性格描述太少,作为观众我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叶蓝秋不愿意跟大家说她得癌的事实。如果她早早就把这件事情披露出来,还会有这么多的麻烦和争议吗?
更重要的是,因为叶蓝秋性格的含糊之处,这部影片的主题甚至都是无法成立的。逼死叶蓝秋的真是网络暴力吗?单纯从电影看来,我倒觉得叶蓝秋从知道自己得癌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有自杀的心理准备了呢?
从她最后给赵又廷的信看,她说的是自己一直在犹豫,最后决定与其在等死的恐惧中度过,不如自己选择死亡。这压根就跟网络暴力没关系好吧?也就是说,就算没有这次不让座的事件,她也会自杀的吧?
以上所有的问题,都是源于一个问题:对叶蓝秋的内心描写太少,对叶蓝秋的人物性格解释不够。
而与之相对的。我不明白导演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笔墨放在陈红的身上。陈红这个人物对整个剧情的功能性作用只有一个,就是爆料出叶蓝秋的小三身份。但这个功能完全可以让公司里的二秘来承担。
而除此之外,陈红的角色与这部电影的剧情和主题到底有什么关系,我完全不知道。
宣传女性要独立?那你另外拍一部电影讲这件事好不好?而且最后陈红把她老公送她的首饰家财席卷一空(就留下最后宴会上送的那条项链没拿走),也看不出她到底有多独立多自强啊。导演到底想通过陈红这个人物传达怎样的态度和主题,我完全不清楚。
总之陈红占了太大的戏份,但这个人物本身在这个故事里却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把陈红的戏份全部分给叶蓝秋,不,只需要分一半的话,这部电影呈现的效果也不会是这样吧?
3 ) 改动过大,剧力大减
1 叶蓝秋在原著里面是一个又好又坏的人。她身世很凄惨,父母双亡,又有白血病,父亲的旧账也要她来还;但叶蓝秋也是善于利用外貌优势的人,她自己说她善于”装可怜“,她是”夜晚的狐狸精“,她中学大学相继和沈流舒、路方发生过感情,但都不得好果。沈流舒因与师生恋的压力离开学校,她承担了几乎全部的流言蜚语,母亲的死也是受这个影响;路方为了好前程在大学毕业便”抛弃“了她。叶蓝秋后来寄托于飞黄腾达的沈流舒公司之下,但她并不愿意屈身于已为人夫的沈流舒,甚至不会向沈流舒多要钱,因为她和在国外的路方藕断丝连,对他念念不忘。叶蓝秋的死在原著里有直接的推动力,就是四个大学生的言语嘲讽和猥亵(其实早先“引诱”杨守诚的不顺利也算是莫名的“推动力”),加上之前网络暴力对她的逐层重压,最终逼她跳了山崖。小说写叶蓝秋写得很灵巧,尤其是她生命的最后几天和杨守诚相处时的微妙情态,很有感染力,虽然片尾的死有点“话外之音”,没去正面描述,但这个人物总归是立体的,并且很可悲。
电影对于沈流舒和叶蓝秋的感情线消除得一干二净,叶蓝秋之于沈流舒不是一个情人,而是一个“得力”干将,有种后辈的关怀之情。发现她和杨守诚的关系之后,沈流舒把叶蓝秋当做了一个“小贼”,有点厌恶但仍有同情,乃至死后对着记者镜头深情地哀悼了一番。小说中叶蓝秋是在杨守诚遭群殴时及时报警相助,才让杨守诚对此心存感激,后来心动的杨守诚和叶蓝秋到了白马乡登山,并相伴叶蓝秋直到她跳崖,杨守诚的木讷和诚实,是叶蓝秋信任他,求他相伴的原因。而电影先是糊糊涂涂地让叶蓝秋借了沈流舒一百万去放假,然后又极其别扭的安排叶蓝秋雇佣杨守诚做一个私人“保镖”,杨守诚对她的感情缘由似乎是因为看到她遭受无端的网络暴力后生活上的种种失态失意而去同情这个女人;叶蓝秋对于杨守诚的感情暧暧昧昧,前期几乎看不出来,后来的蹦极和看日出,这俩十分清新的活动在编导的意旨下粗糙得把俩人”结合“在了一起。
叶蓝秋原本的恋人路方的消失,老”情人“沈流舒的变色,悲惨家庭命运的缺席,让叶蓝秋没了血肉,只剩下个皮囊。原本期待的死亡正面描写在电影中依然没有,导演也没有拍出她作为女人”狐媚“的一面,一味地让高圆圆流泪擦脸,失神失态,好像得了精神衰弱症晚期,而不是什么淋巴癌晚期。再者,白血病改为淋巴癌令人摸不着头脑,小说中因为白血病,叶蓝秋脸色一直不好,木讷的杨守诚为此多次好心提点叶蓝秋,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关键细节,是叶蓝秋对杨守诚产生信任和他们似有若无的感情的精妙桥梁,可惜电影无缘无故地改作更恶心的淋巴癌后,丢掉了这种灵巧的小细节。
2 沈流舒是一个阴险的人,他贪恋叶蓝秋,并为此主动逼迫莫小渝和他离婚,他嫉妒杨守诚,更嫉妒后来的路方,叶蓝秋死后犀利打击陈若兮及其帮众。狗腿子小警察”刘义“的设置,更显出他”官商勾结、无法无天”的一面。王学圻的沈流舒却是一个心态正常、运筹帷幄,"善待“员工和妻子的好男人,开场一段的沈流舒拍得很有趣味,叫司机擦车,让电梯工讲笑话,微笑”呵斥“唐晓华,以及那夸张到媲美”四哥“谢贤标准的大笑,有传神的地方不假,但是和原著的偏离实在太大。编导对他和叶蓝秋、莫小渝的双线改动让他”动力不足“,好在加入了和斯通先生谈合约的情节,让他能够与莫小渝”分分合合“,产生矛盾和波动;叶蓝秋的请假而不是辞职,使得沈流舒这个角色对叶蓝秋的关注度和联系密切程度都下降了很多,片中他和张沐吃饭的时候也休闲地提到叶蓝秋可能是不会回来了,实在显得很淡定,而且他设计陷害陈若兮的原因也是因为她捞过界,损害了思拓的名声,而不是因为对叶蓝秋的媒体非难。叶蓝秋死后,沈流舒也就”释然“了,不像小说中继续报复那些伤害过叶蓝秋的人们。
3 杨守诚是一个老实人,但也是一个不老实的人,他的老实来自于他的不善言辞,他的不老实来自于他对陈若兮的”不忠“,对叶蓝秋的爱慕。他是很典型的小男人,慢慢吞吞,犹犹豫豫,有点心思但不坏。他爱慕叶蓝秋却在关键时刻太软,不直接翻身搂住那送上门的胴体。叶蓝秋死后他又同情悲催的陈若兮,给他钱和车(陈若兮没要),甚至还想和陈若兮复合结婚。电影中的杨守诚变成了好扯皮、会调侃、粗线条的肌肉男人(看他片头的锻炼)。原本被人群殴的小男人直接变成了黄渤的好兄弟痞子英雄,跑酷开战一个能打十个。因为时间和情节设置的改动,他和叶蓝秋的”偷情“知道四分之三处才被陈若兮发觉,在此之前他和陈若兮同床共枕,还有激情艳照,香艳得不得了。他的职业也遭到了改动,原本一个默默无名的工科建筑设计男成了个婚庆的摄影,而且不谙事故,搞砸了生意,无缘由的爆棚正义感让他顶撞跟老板,说辞职就辞职,然后还阴差阳错地做了叶蓝秋的高薪保镖,赚了大钱。陈若兮和他的感情,没交代两人的校友关系,缺少了求婚的细节,对陈若兮小心思也没有描述(她对杨守诚不太”满意“,因为她身边不乏追随者),从此七零八落,变成姚晨和赵又廷的肥皂偶像剧。他与叶蓝秋的感情也是粗线条的偶像剧作风,难觅真情。
4 陈若兮之所以联合莫小渝搞臭叶蓝秋是有因为她发现了叶蓝秋”勾引“了他男友杨守诚,莫小渝发现了叶蓝秋“勾引”了他老公沈流舒闹离婚,两个嫉妒的女人一拍即合,一个编故事,一个发帖子,动用网络武器击打对手,并且相当见效。电影中杨佳琪(小说叫杨琪)拍了不让坐的视频交给陈若兮发,陈若兮尝到甜头后继续挖掘,挖到莫小渝的小三爆料和思拓公司。片中陈若兮的动力来自于同情莫小渝的遭遇(陈若兮的父亲因为小三抛弃母女),以及揭穿思拓黑幕的爆棚正义感,而不是原著中嫉妒叶蓝秋抢走男友。片中杨佳琪拉来的合同单子她没有小说中的防备之心就接下,并且因此将摄影机和西服借出去给杨佳琪用,实在有失职业记者水准。原著小说中的她和电视台的种种纠葛电影也没有描述,她被辞掉后去南方发展以及其后采访事故致死更是没有提及,这都减弱了陈若兮这个人物的深度。电影中安排的三人同屋共主,苦逼蚁族怀揣买房梦的情节也太过应景。
5 莫小渝和杨佳琪(杨琪)。电影中莫小渝和沈流舒的感情交待的算是合格,改动的地方是把离婚的主动权交给了莫小渝,让她成了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略带点悲情的人。杨佳琪暗恋表哥杨守诚、嫉妒讨厌杨若兮的情节都被砍掉,变成了一个毫无存在感的酱油角色,上位成功后对陈若兮的冷漠也过分唐突。原著中对她接合同前后的心里描写很出色,上位后的落寞也有触及,可惜电影编导全部忽视了。
6 唐晓华和刘义、路方。唐晓华是一个悲催的角色,暗恋沈流舒并且有机会成为老板太太的她最后落得了被解雇的下场,她有心计,可惜不是沈流舒的对手。电影中的唐晓华一味扮”调皮可爱“,和斯通开会间隙和自作聪明地去放电视看新闻,作为一个二秘,实在不知道天高地厚。她对叶蓝秋既妒忌又些许微妙同情的情态电影中也毫无表现。刘义的角色一定程度上被张沐代替,但小说中律师的戏份很少,刘义这个”小警察“才是沈流舒的得力助手,而且很多情节的发展也不能缺少刘义。路方,小说最后才出现并揭示谜团的关键爆料者,因为电影编导的大幅改动和聪明的在创作,不见了任何踪影。
7 导演把电影拍得很有现代城市动感,至少在配乐上和剪辑速率上是这样。但对原著的”抛弃“和再创作让本来一个张力十足,严密出色的故事儿乱了神,对网络暴力的反思浮于表面,没有力度,而且关键人物性格模糊,无法打动观众。几位演员保持着偶像剧的状态,过火夸张,效果麻麻。导演自作聪明地在这个漏洞百出的文本上试图增加的一些时代话题,比如80后买方,诚意是有,但效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8 我比较难解的一点是,片中唐晓华当着叶蓝秋面看她的视频,杨守诚当着她的面儿调侃那句”要坐坐这儿“,而叶蓝秋也没什么过激反应,这两处的还都有一定的幽默效果,这样做是不是说,这个让座事件在编导眼力,也确实就是”屁儿大点事儿“呢。
4 ) 灿烂是你的人生写照,孤傲是你的墓志铭
写这篇影评,可能别人觉得不客观,因为出自一个圆迷之手,但我对得起我自己。我到时候去豆瓣我也一定会打五星,因为它超出了我的预期,也不怕别人说什么,因为这正是我心中所想。
生活总会继续,我们总这么安慰自己,哪怕生活中再多的苦难与误解,我们总相信一切都会雨过天晴的不是吗?
人生在世,太多的故事可以感动,犹如草长莺飞的春晨,放飞一只只心情纸鸢。不否认我是个泪腺发达的人,很多电影,很多故事都可以让我泪流满面,因为他们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触动我。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时不时地笑着,和影院里其他人一样。我都开始怀疑这个故事了,这真的是我等待那么久的搜索吗?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笑点?甚至叶蓝秋趴在沈流舒肩上哭泣,莫小渝骂叶蓝秋是小三我都笑了。
搜索曾经让我担心我会讨厌非常多的角色,看完我才发现我都好爱他们,叶蓝秋,陈若兮,杨守诚,沈流舒,杨佳琪,张沐,甚至莫小渝和唐小华,我真的一个都不恨。
叶蓝秋,我自然是最最心疼的,可我也恨她的骄傲。恨她的自私,恨她的狠心。你为什么要独自承担痛苦?你为什么不让任何人走近你的心里?你为什么不信任爱你关心你的人?你为什么可以弃他们而去?你为什么要告诉杨守诚你爱他,你知道他一定会在玫瑰旅店等你,那你为什么要让他等不到你的人直等到你冰冷的身体,早已没有了温暖。
只要你当初把一切说清楚了,事情完全就是不一样了,你为什么要独自承受?你的不解不辨伤你最深。你是别人眼中的墨镜姐,是沈流舒眼中的骄傲,是莫小渝眼中的小三,是陈若兮眼和杨佳琪眼中的新闻焦点。可,这些都是别人强加给你的,不是吗?你只是一个在陌生的城市里孤傲地活着的脆弱女孩,用御姐的造型和外表,去掩盖一颗脆弱的心。
你以为你很坚强,所以,当你知道自己的病情,你不愿相信,你多么希望是医院弄错了,你的人生还没来得及绽放却要收尾了。当公交车上的不让座引起群众的谩骂时,你不是卑微地道歉和让座,而是抬起你天鹅的脖子对老人说要坐坐这。你以为不过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却不曾想,因此改变了你,陈若兮,杨守诚一系列人的命运。
当不让座纷纷扬扬,你的所有隐私都被曝光,你想的不是出来把话说清楚,而是一个没有被电视台播放的道歉视频以及消失在人海,你以为你可以独自安静地走过最后的七天。杨守诚的出现,打破了你原先的平静。当爱开始在两个人心中蔓延,一切都不一样了。
玫瑰旅店,是你最后生活的地方,留下了你最后的回忆。也是你和杨守诚开始萌生爱意的地方,是故事真正开始的地方,也是故事最后结束的地方。
出了影院,我眼里依然有泪,这叫余音绕梁吗?想起你的离开,我还是会感到心痛。
影片让我哭的地方在你的离开后,一切与之相关的人的反应,我觉得我也是其中一个,不同的只是,我对你没有愧疚,只有感动和惋惜。
你曾像繁星闪烁
当你从浩瀚星空坠落
如同从未发生过
这世界不会在意你的微弱
可我知道从此后
这世界少了一份光亮
多了些许的失落
消逝的星辰那是夜空的过错
我要过好每个小时,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你灿烂地转过头来,把最美的时刻定格在那里,杨守诚,也许会一遍一遍地看着这段视频一遍一遍地回味,直到泪水模糊他的双眼,打湿他耳边的头枕。
结尾处的路是留给你的吧,
蓝秋,我知道,
那是通向天堂的路,
你,可曾听到,杨守诚为你鸣响的丧钟。
如果你看到天使,
天使问你,丧钟为谁而鸣,
你记得告诉他们
丧钟是为你而鸣,因为生命短暂,你却比烟花更灿烂。
叶蓝秋和杨守诚的爱情用一句话就是
七天的爱,以三生铭记
你以最年轻的姿态,活在他渐渐老去的梦里
这里是曾经为蓝秋写的一首小诗
叶蓝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一张座而显人心丑
你本是美白领,善良又温柔
不过感伤命不久,本想让座为老人
奈何老人破口骂,悲兮气兮座自留
无良记者把事报,无知网民争不休
众人皆知你犯错,唯有知己懂汝愁
看得透世态炎凉
解不了恶语之流
人言甚刀子
苦痛心底收
悲歌行走,断肠残魄踏孤舟
纵然烟花易逝,
亦能灿烂如斯
不过个人心境
人悲怆
老天尤
古有英台不离不弃
今有守诚相伴左右
七天的爱,以三生铭记
你以最年轻的姿态,活在他渐渐老去的梦里
玫瑰旅店,芳魂已散情不走
我要谈谈杨守诚,他很幽默,很胆小,很有情有很无情,他很善良也很白痴。
在他和叶蓝秋在一起的日子里,他对蓝秋很好,虽然一开始只是雇佣关系,却也无法磨灭他的好。到后来为了蓝秋都放弃了他的大灰狼,他真的很有情,七天的相处就让他如此深陷,他也真的很无情,三年的大灰狼,三年的风雨与共,抵不上别人七天,他够无情。他很胆小,他不敢蹦极,当网上的照片开始传播,他比叶蓝秋还胆小。他害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却忘了身边的女人比他更无助,更脆弱。他对杨佳琪很好,有这样一个哥哥,虽然只是表哥,我也会觉得幸福。
陈若兮,也让人心疼。她确实做错了,可错的只有她吗?荣耀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恭恭敬敬,灾难一来,所有的错都是她的????三年的付出,抵不上别人的七天,陈若兮没有怨杨守诚无情无义,反而怪自己做得不好,怎样的一种豁达?谁知道她心中的苦?她是奸诈,佳琪拍的视频,焦点是佳琪发现的,功劳变成她一个人的了。但是,她有钱了,准备买房子了,她可曾忘了佳琪,我不会让你做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猫。
沈流舒,在他的心里,是不是真的对叶蓝秋有爱意呢?????不然愿意借一百万???不得不说这总裁演绝了,对蓝秋,他给予了他的信任和无条件支持。甚至对于蓝秋没有告诉他病情觉得低落难过,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爱啊
张沐。沈流舒的得力助手,为沈流舒出谋划策,表现非常亮眼,深得沈流舒的欢心。他与叶蓝秋几乎没什么交集,这是我个人的遗憾
杨佳琪,有点二,却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她不满陈若兮霸占她的劳动成果,说宣传广告的事她一点责任都没有我不信。但是,佳琪自有她的好,她与杨守诚之间的兄妹之情,她的忍气吞声,辛勤工作。最后,佳琪长大了,做事什么有她自己的看法了。
莫小渝,我恨她那个小三的电话,却也怨沈流舒的不解释。莫小渝和陈若兮的相惜,我想我能理解,一个是遭遇小三的贵妇,一个是希望挖掘新闻焦点的记者。只是,莫小渝最后流泪说的那句,这辈子,我再也弥补不了小叶了,我知道,蓝秋的死,她也不愿见到。最后,祝她潇洒地活着,无视你比没有小三更可怕,你终于不用担心小三了。
唐小华,她直接出卖了叶蓝秋,是她间接造成了蓝秋的悲剧。她是个专业的秘书,有心计,懂老板心思,所以能成功,手段不光明,但现实中,比她卑鄙的不在少数。
This is the END of the story
5 ) 透过《搜索》看,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
开始我以为《搜索》这样的宣传阵势,这样的错误宣传方向,肯定失败了,结果我错了。
要说中国基本功最好的导演,莫过于陈凯歌了。还是冯小刚那句话:见识了凯爷的功力。
镜头语言
无论从《黄土地》还是《霸王别姬》,还是受人病诟的《无极》,陈凯歌一向没有出错的领域就是这个。看完片子的路上,我还和几个电影学院大学同学聊,无论相比于张艺谋广告宣传片气质型的导演,还是冯小刚电视剧类型的导演,陈凯歌是唯一一个能用镜头讲故事的人。张艺谋用镜头讲镜头,冯小刚用对白讲段子,姜文用段子讲传奇,陈凯歌则踏踏实实的在讲故事,讲的还一板一眼扎到你心里。试想一下,如果张艺谋没有了张伟平,没有了饥饿宣传,没有了谋女郎,冯小刚没有了葛大爷,姜文自己不出演,那将会是什么样子,真正的导演,各有各的长处,张艺谋靠炒作,靠改编别人的好故事,冯小刚靠葛大爷,靠那点民众的娱乐需求,他们很好地运用了自己的长处,可谁都没有凯爷运用长出运用得这么朴实,这么扎实,这么基本功。
《搜索》没有《画皮》那样的宣传,没有周润发姜文葛优那样的超级大牌,没有贺岁片的牛逼档期,甚至没有装逼的调光调色,绚丽的片头片尾,可是从影院出来的那一刻,扎在心里的某些东西久久不能平静。让我想起了凯爷用十几天拍出的另外一部电影《和你在一起》,比起那些耗资过亿,周期一年的烂片来说,可见识了凯爷的功力。随便十几天,十几天,十几天。
演员
凯爷对于演员的把控力还是牛逼的,自己身为导演,深知把握演员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开始我以为,赵又廷肯定不落地,肯定无数七七八八偶像架子,肯定败笔,但是我错了,赵又廷突破了。
开始我以为,陈红阿姨不再年轻不再美丽,越来越像倪萍大姐,透着乡土气息,用尽撒泼的力量完全失控,可是陈红成功转型中年贵妇,还有板有眼,控制力和爆发力惊人的好。
开始我以为,王学圻又会像《十月围城》里那样端着话剧老戏骨的范儿来演一个大老板,就如同张丰毅演白领一样的串味和土鳖,可是我又错了,王学圻是我这些年看过的大陆演超级大老板最张弛有度的另类范儿。演出了自己诠释的大老板,自成一个风格。我一直认为最牛逼的演员是把角色演称自己而不是把自己演成角色,如周迅,如葛优,如姜文,王学圻成功了,是这部片子里最出彩的角色。
我还一直认为,高圆圆永远脱不去自己的文艺范儿,演白领一定有多大脸现多大眼,这也基于她出演的其他非文艺范儿的角色而得出的结论,但是,高圆圆真的亮了,知性,神秘,性感,保持距离,内心涌动的爱欲,对于死亡的超脱,这些都深深地刻在了小叶这个角色上。
姚晨这个角色很好演,但是总觉得别扭,也许演的时候心里想着凌潇肃了吧,行活!
王珞丹没有什么突破,但是很成功,她不再是米莱,他可以演魏小文,而且还不老。相对于米莱,她更加成熟了。
光影画面
朴实的不能在朴实了,老板的办公室和家选的很高端。
音乐
朴实的不能在朴实了,不过几个重点要推情绪的地方,用得恰到好处,也看出了凯爷的片子不靠音乐。
故事
凯爷自己写的,还署了另外一个人,故事挺鸡贼讨巧的,癌症这个扣迟早要翻,所有观众通篇都在等待翻扣的这一刻,这是凯爷讲这个故事的技巧,扣翻得时间准确,但是个人认为,还是不够狠,没有让臭公知,愚民和王八蛋媒体现眼。不过这是个人意见,也有同学认为现在这样更狠。
最终我觉得,任何故事都是好故事,看你怎么讲,好故事是编剧和作家的功力,怎么讲就是导演的功力了,有许多讲砸了的故事,如果你们看过原著小说的话,会和我一样认为,比如《活着》(至今还有人认为是张艺谋最好的片子,但是和原著差远了),再比如《金陵十三钗》,再比如《唐山大地震》。
宣传
这片子名字太朴实了,搞得我差点去看《画皮》了。
片子着重宣传职场,但是看下来满眼的人性的罪恶,这真的不是一个职场片,求你了宣传团队,别这么2了。
没看见大规模电视台,网络和纸媒宣传,我说的是起码比《画皮》逊色不少,料想这片子就是埋汰媒体和臭公知的,他们丫哑巴了。
从影院排片来看,时光网的数据还是排的很好的,这就证明了片子好,底气硬,影院就会给你排片,现在这个时代,电影这个产品太现实了,已经不是靠关系能决定市场的了,片子烂影院经理毫不犹豫下片,那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又反过来看,有些第六代导演跳出来骂人,说影院排片怎么崇洋媚外,怎么不给优惠,谁跳出来,说明谁的是烂片。王导张导什么的自己反省反省。人家凯爷也是暑期档来砸场子,一砸一个准。
风骨
看完很振奋,起码证明,不是大牌就能撑起票房,不是和院线关系好就能排满影片,中国观众被骗进影院的时代过去了,恳请各位制片人,各位出品人不要给导演强加演员,不要相信庸俗赚钱论,要不再庸俗几年,就真的只有庸俗了,产业就完蛋了,就只能看美国人讲故事了。中国的超级导演们,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我感谢你们,用了十年的时间,让中国观众有了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让这种习惯成为文化,你们是我们这一带导演的铺路石,接下来做的,是要看看怎么打败美国人了,也可能有人说这是天方夜谭,但是,只要有希望,就有可能。我所担心的是有一群影评界里的臭公知,见到国产片就砸,见到美国片就捧,这不是他们的错,这是因为,我们不够自重,我们善于行骗,我们没有培养我们观众对于我们的信任。
结尾
借《搜索》说了这么多话,一个是慰藉自己,一个是赞一下踏踏实实讲故事的凯爷,我不是水军,我就是一个曾经相信非影片质量决定论的导演,做了很多妥协的没有风骨的小导演。《搜索》不如《霸王别姬》经典,不如《鬼子来了》惊喜,也有鸡贼的故事和社会热点的讨巧,但是我看完夜场电影回家迫不及待的写影评,还是第一次。
因为希望在,梦想也就在。
6 ) 失败的母题书写——关于一条路的绝望思考
故事在一个绝望的图景中定格。同于八十年代的电影,影像的定格多半是现实生活真实映照的一种书写体例。定格的画面是一个没有后景的扁平的影像,一条没有纵深感的路,在画面的右中隐没。这是绝望的母题下的视觉呈现,我没有没看到路的尽头的神秘纵身线,而围绕在路的四周的确是麻密的芦苇、这也许就是镜像的突围,也许就是凯歌同志在镜像语言疲惫探索后的一种回归。姑且这么认为。
之所以为画面定格的这一刻而耿耿在怀,是因为在定格的这一帧镜像背后是一组带着双重矛盾的影像、芦苇是荒芜,荒芜中的路,是孤独的路。如同洪荒,在人出现之前存在而人消亡之后也一直存在。在充斥着商业味道与现代生活逻辑的都市图景中突围,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拐弯的路是绝望,恰恰也是一种未知的新事物的想象,这是作者的也是观影者的作为当代生活逻辑中一员的悲剧与无奈。无奈的结果是希望,是对未知世界依旧保有的纯真。
无可指责,这是一部带有悲情主义色彩的影片。是一组双重的矛盾母题下的两线并行思考的镜像语言。如果仅仅是从讽刺情节上进行剖析我想是过于肤浅的。毕竟,凯歌同志在镜像语言上的书写带着其个人的作者色彩,这是应该称道的。
故事里的人皆是失败的人,从某一个社会的隐性层面看,他们都在积极地参与社会角色的分工以及对自己的生命内容进行这不懈地探索。在商业经济的角力下,女主编可以如鱼得水,将一将生活中很小的事情以媒介的力量放大如斯,一个商业成功者可以从白手起家做到跨国公司,看似女记者与男朋友之间的生活似乎只是结婚买房的奋斗母题,而实习记者也只是能否转正继续事业的命题、这一切似乎都隐性地符合当代社会的生存逻辑。挑不出太多的细节问题。仅仅只是女主人公的淋巴癌的病情显得略微弱势。故事的悲剧性是带着史诗般的色彩地呈现在人眼前的。在这些看似成功符合正常生活的理性逻辑的生活景观背后,为什么一个人的出席或某个角色的在场会使得社会关系变得如此脆弱,这是值得思考的。这种脆弱不仅仅是人的脆弱,也是一个时代的文明的脆弱,这根脆弱的神经牵动的是都市人文情感中隐性的角落里的痛楚,当然,这根神经的蹦紧也为一个时代提供了思考的启示。
这是一场人性的对弈。在这场对弈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失败者。年轻人在意识到再也不能够见到她的时候发觉自己已经爱上了她。女记者在社会角色的担当与生命内容的书写中失去了所有拥有,大老板最终签订跨国合同,却只能守着空房独自走后面的路,摆在她们面前的都有一条路,包括女主人公,她的路是结束。这条不是一直通向远方的,远方在哪里,没人知道,只是知道它在前进的时候拐了一个弯,所以,所有人都必须一夜之间开始新的生活。
面对荒芜,重回生活的土壤。这是电影的最大的观影感受。
毕竟,凯歌同志没叫人失望。
还算可以
高圆圆演的真不错,病人病态直至结束,爱着结束。
626@内部看片会 陈凯歌首次掺乎了编剧的活儿还没搞砸的片儿,值得一看,好好咂摸咂摸各种世态炎凉各种冷嘲热讽
纯粹为了赵又廷
越来越喜欢高圆圆了
王学圻就好像镜头外的陈凯歌,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众人独醉我独醒的自得。这部片子的设计感特别强,每一环都会看到极强的人为痕迹。包括不让座这个事被刻意无限的放大,种种误会的产生都是创作者刻意使然。即使不会这样,导演却非逼着你看到最糟糕的结果,然后引你得出他想要的结论,真是太刻意了。
好吧····我承认把重点全放在赵又廷身上了~~~
高圆圆很美。
好无力。- -
参演的明星挺多,爱情和剧情兼有,而且有值得深思的地方,特别是对媒体道德的深思。情节多多少少还带有点悬疑的味道
支离破碎的剧情,老陈有史以来最不会讲故事的一次,这按理说不是他的强项么?演员表演也很跳tone,由于每个人都演得很糟,只能归罪于导演。其中一星是给高圆圆的,这女娃终于从女孩晋级为女人了,很美,祝福她跟赵又廷。
通过《搜索》,赵又廷进一步奠定了咆哮教主的地位。一辆穿越回北京的公交车,一件屁大的事,陈凯歌放得虎虎生威,声声震耳。还有,下次要*前能不能别去看日出了?
陈凯歌平静地讲了个好看的故事。
话说《霸王别姬》已经把陈凯歌这辈子和下辈子的艺术细菌都用完了。
陈红长得越来越像倪萍了,好累,陈凯歌不会再爱了,这说明谁跟谁不是过一辈子,爱情到最后,都是一个模样。
如果这部片子出自一个新锐导演,足以让人眼前一亮,但是陈凯歌这个身价的大导如果还硬要过多给些什么赞誉,那更像是对他的可怜与讽刺。当然他这个职业红娘还是有发展前途的,可是认真看电影的,谁关注那些真真假假明星恋。
坦白有余,尖锐不够。是一部有许多先天优势的电影,除了王学圻以外,其他演员都有点缺练。退场的时候离导演很近,顺嘴问了句:导演,搜索有点冯小刚导演的味道,您觉得呢?导演说:我觉得这挺好的,你说呢?
赵又廷 啵一记
虽不能达到巅峰,但至少故事讲完,陈的好作品
好看